为探寻传统酿造技艺与现代食品科技的融合路径,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3月30日,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学子走进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青红酒,对其历史文化、酿造工艺及产业发展展开深度调研。
同学们首先走访了三坊七巷内多家传统青红酒作坊,实地观摩青红酒的酿造过程。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同学们详细了解了青红酒“糯米红曲、古法窖藏”的核心工艺,并记录下原料配比、发酵控温、陈化储存等关键环节的技术要点。
“青红酒不仅是福州的‘城市味道’,更凝结着世代匠人的智慧。我们希望通过科学视角解析传统工艺,为非遗活态传承注入新活力。”调研队队长张同学表示。活动中,调研队与当地青红酒生产企业代表林老师展开座谈,就传统酿造工艺标准化、产品品质提升及品牌化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队员们结合食品生物工程专业知识,提出利用现代微生物技术优化菌种发酵、开发功能性青红酒产品等建议,获得企业高度认可。
此次调研是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非遗酒品系列实践的重要一环。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记录与样本分析,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闽都饮食文化的理解,更体会到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独特价值。我系将持续聚焦地方特色产业,引导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中践行使命担当,为弘扬闽都文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图/刘雨凝 文/张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