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盛夏,蝉鸣阵阵,2025年7月5日上午,闽侯县青口镇后福村文化会议室内气氛热烈,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青燕衔福,‘食’引古法新”助农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与当地共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此举行。红绸揭开的不仅是一块牌匾,更是校地携手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的开端。
实地探访产业
仪式前,实践队师生走进后福村肉燕加工厂与文旅项目工地。车间内肉香扑鼻,队员们跟随技术人员,详细了解肉燕制皮、包馅、成型的完整工艺;在“后福芳草地”露营公园规划地块,村干部手持图纸,现场比划着未来功能区的布局。
座谈谋求发展
座谈会上,食品与生物工程系系主任刘树滔教授分析了肉燕产品的营养优势与健康饮食趋势的契合点,坦言当前销售依赖线下,亟需拓展消费场景。郭静科副教授、辅导员郑建锋分别从短视频引流、文创开发角度,提出吸引年轻群体、推广乡村旅游的建议。学生代表也结合专业,围绕肉燕博物馆文创资源,提出开发特色产品、创新营销模式的方案,获现场认可。
实践队带队老师郑建锋表示,未来将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实践,让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成果留在百姓心坎里。这场校地合作,正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的智慧与活力。
实践队与后福村代表在会议室开展乡村振兴座谈交流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系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合影
(食品与生物工程系 文/谢瑞桢 图/罗楚芸 核稿人/李楠圻)